济南泉水具有悠久的历史。《春秋·桓公十八年》有“公会齐侯于泺”的记载,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,“泺”系趵突泉之古称;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《水经注·卷八·济水二》中描述道:“泺水出历(城)县故城西南,泉源上奋,水涌若轮”;早在宋代,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:“齐多甘泉,冠于天下”;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《济南行记》中说:“济南名泉七十有二”;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:“济南山水甲齐鲁,泉甲天下”;明初诗人晏璧作《济南七十二泉诗》,对济南名泉一一加以吟咏;到了清代,记述泉水的诗词歌赋、文章典籍,更是数不胜数。
在济南市区,泉水数量之多,早在元金代的《名泉碑》就有“七十二名泉”之说;清道光年间编纂的《济南府志》说:“总一百五十一泉”;在《听泉斋记》中:“历下之泉甲海内,著名者七十二泉,名而不著者五十九,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”。
1964年有关单位对济南市泉水进行了详细调查,依据泉水的大致分布、数量、泉水汇流途径等因素划定了趵突泉、珍珠泉、黑虎泉、五龙潭、白泉五大泉群。后因白泉泉群停喷,人们习惯称“四大泉群”。据有关调查资料,仅市区即有天然泉池108处,1980年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调查材料上列举了119处泉池。
1998年6月,市园林局、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,以上述记载为基础进行调查,查出城区有名称的泉池139处。截至1998年6月,除湮没、填埋者外,尚有103处泉池基本完好,其中金《名泉碑》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处。
自1998年至2002年期间,济南市名泉保护办公室用5年时间对市辖范围内的泉水进行全面实地考察、拍照、建档,经调查,市区有泉水136处之多,正常日喷涌量多达30万m3,这些泉群是泉水保护的重点对象。
济南泉水主要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,这些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、西止筐市街,南至正觉寺街,北到大明湖,面积仅2.6km2的范围内。
(1)趵突泉泉群
位于趵突泉公园内,趵突泉南路西侧,在周围17公顷的面积上,散落着28处泉池(见图1)。20世纪60年代,众泉涌水量一般为6万m3/d,最大达23万m3/d。1973~1977年测量,该泉群每日平均流量为3.63万m3/d,最大为10.45万m3/d,最小为0.63万m3/d。泉水汇入西泺河,最后注入小清河。
图1 趵突泉泉群分布示意图
(2)黑虎泉泉群
位于泉城广场北,南护城河东段。沿河两岸,东起解放阁,向西长约700m的地方,共有泉池16处(见图2)。据1959~1977年统计,泉水平均流量每日为10.1 m3,最大18.92万m3,最小为0.55万m3。泉水汇流进东泺河,再注入小清河。
图2 黑虎泉泉群分布示意图
(3)五龙潭泉群
位于西门以西的护城河西侧,1985年建为五龙潭公园。该泉群共有泉池28处(见图3)。1959~1977年统计,平均涌量每日为3.29万m3/d,最大8.81万m3/d,最小0.14万m3/d。部分泉水经生产渠,流入西泺河,最后注入小清河。
图3 五龙潭泉群分布示意图
(4)珍珠泉泉群
位于山东省济南旧城中部,珍珠泉泉群在泉池数量上居于首位,共21处。随着岁月风尘的变迁,现在尚存10几处(见图4)。
图4 珍珠泉泉群分布示意图
(5)白泉泉群
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以北,包括白泉,华泉、饮马泉、花泉、灰泉、丫丫葫芦泉、草泉、冷泉、团泉、麻泉、葫芦头和杨家屯等泉群。因泉群四溢,形成一片开阔的水域,是典型的城市近郊湿地,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城市边沿十分难得的一片湿地。
(6)市区周边散泉
位于济南城郊南部,如千佛山—浆水泉—龙洞—玉函山等地有诸多散泉分布,如甘露泉、浆水泉、白虎泉、林汲泉、金沙泉、白龙泉名列金代《名泉碑》。